为给文法学院学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的平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和演讲能力,同时深化学生对无锡本土经济、文化的认知与传播意识,我院决定于2025年11月举办第七届文法学院“学海沉钩”学生论文报告会。
论文报告会参赛选手需完成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学术论文。论文主题须围绕“无锡本土经济、文化的传播”核心方向展开,可结合课堂学习或专业实践中的研究兴趣,立足文学、语言学、翻译、跨文化、新闻传播、法学等专业领域,聚焦无锡本土经济特色(如智能制造、物联网产业、传统手工业发展等)、文化资源(如吴文化、运河文化、东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传播路径、策略、价值挖掘或实践应用等具体研究问题,深入探讨并展现研究能力与独到见解。
本届论文报告会诚挚邀请所有文法学院学生积极参与,踊跃报送高质量学术论文,共同以学术研究助力无锡本土经济、文化传播,推动学院学术进步和知识交流。
一、 主办单位:无锡太湖学院文法学院
二、 承办单位:无锡太湖学院文法学院
三、 参赛对象:无锡太湖学院文法学院各专业学生
四、 比赛时间:
1. 报名时间:2025年10月22日—11月2日
2. 初赛评审时间:11月3日
3. 决赛时间:
论文评审:11月20日
现场陈述:11月27日(周四)下午
五、 报名方式:
指导教师于报名时间截止前向所在教研室提交报名信息、论文选题。
六、 比赛形式:
1、 初赛:初赛的提交截止日期定为11月2日。在这个阶段,参赛选手需要向指导教师提交论文的选题,同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学习通“2025学海沉钩”课程,在作业区提交一个2-3分钟的视频,对自己的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案进行简要陈述,语言为英语(英语及商英专业)、日语(日语专业)、汉语(法学、汉语专业)。初赛通过后,选手继续完善该研究。
2、 决赛—论文评审:决赛的论文提交截止日期定为11月20日。在这个阶段,参赛选手需提交论文终稿。评委会对所有提交的终稿进行评审,并选出优秀论文参加现场陈述。
3、 决赛—现场陈述:决赛的现场陈述部分将于11月27日举行。参赛选手详细介绍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参赛选手需使用英语(英语及商英专业)、日语(日语专业)、汉语(法学、汉语专业)进行PPT展示及口头陈述,专业术语可备注中文。经过决赛评委的综合评定,将选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等优秀论文,并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
七、 评分标准:
初赛评分标准
1. 选题的独特性和创新性:评估选手选择的研究选题在学术界或相关领域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是否能够带来新的发现或解决实际问题。
2. 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估选手提出的研究方案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符合科学原理和国际学术标准,是否具备可行性,并能够有效地解答研究问题。
3. 论文结构和论证逻辑:评估选手在论文中的结构安排是否清晰有序,论证逻辑是否严密,是否能够合理地展示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实验数据等内容。
4. 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参赛选手是否能够清楚、准确地阐述研究方案。
决赛评分标准
1. 写作质量和论文结构:评估论文的写作质量,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清晰度,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同时评估论文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论证逻辑是否紧密,能否有条理地阐述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
2. 研究内容和创新性:评估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否充实、具体和有深度,是否对选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提出了新的见解或观点。
3. 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评估论文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并能够回答研究问题。评估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是否符合学术要求,能否从数据中得出有意义的结果和结论。
4. 研究成果和应用价值:评估论文对于学术界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价值。评估论文的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潜在的影响力,并能够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或启示。
5. 现场陈述的展示和口头表达能力:评估参赛选手在现场陈述中对论文内容的全面展示,是否能够清楚、准确地表达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评估选手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PPT设计等方面的表现。
八、 奖项设置:
学生奖项:依据决赛最终成绩排名,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颁发荣誉证书,对应等级奖项将纳入学生综合测评智育加分。
教师奖项:获奖选手对应指导教师将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对应奖项将纳入教师年终考核加分。
我们鼓励所有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学术能力,结识志同道合的同学,并获得宝贵的学术经验!
无锡太湖学院文法学院
2025年10月